欢迎进入昆明市华坪商会官方网站!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公告
会员天地
商会合作
商会党建
两地讯息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近华浦路567号(丽江市驻昆办院内) 
传真:+86-0871-68322833 
客服热线:0871-68322833 
网址:http://ynhpsh.com
邮编:650000
站内搜索 On-site search
关键词:
搜索

商讯快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会合作
权威发布|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点击:1222次   日期:2016-12-28  []  []  []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云政办发〔2016142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1212

(此件公开发布)

 

云南省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前言

我省沿边地区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少数民族聚集,贫困人口众多,稳边固边任务繁重,在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和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推动沿边地区联动内外、协作发展,提升开放发展能力和水平,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完善我省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格局,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72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十三五”省级重点专项发展规划目录的通知》(云政发〔201613号),编制本规划。

沿边开放经济带(以下简称经济带)规划范围为怒江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等8个边境州、市的25个边境县、市(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保山市:腾冲市、龙陵县;德宏州:芒市、瑞丽市、盈江县、陇川县;临沧市:镇康县、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江城县、孟连县、澜沧县、西盟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红河州:金平县、绿春县、河口县;文山州:麻栗坡县、马关县、富宁县),地域面积9.25万平方公里,人口690多万人。

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30年。

第一章 开放基础与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及沿边开放战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来,我省沿边地区开放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面向周边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具有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开发开放的基础条件,也面临重要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开放发展条件

开放区位优势明显。该区域与缅甸、老挝、越南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是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最早的地区;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8个、二类口岸7个,是陆路通达印度洋、东南亚腹地及南亚的必经之地,是我省乃至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窗口。

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经济带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民族文化积淀深厚,人文风情绚丽多彩;森林覆盖率达65.79%,拥有富庶的森林资源、碳汇资源和水能资源;分布着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世界自然遗产、4个国家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周边国家资源丰富,沿边开放合作前景广阔。

交流合作基础坚实。该区域与周边国家文化、经贸交流合作源远流长。与缅、老、越毗邻地区建立了系列合作机制,搭建了中老、中越、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等经贸合作平台,缔结了若干对友好城市、友好村寨关系,在农业开发、经贸往来、文化旅游、通道建设、边境管理、生态环境、国际执法等方面交流合作务实推进。经济带内有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个、边境经济合作区4个、跨境经济合作区3个,正在成为扩大开放、深化合作、聚集要素的有效载体。

交通连接加速推进。昆明—河口高速公路及铁路、昆明—瑞丽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昆明—磨憨高速公路、玉溪—磨憨铁路、大理—瑞丽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临沧—清水河铁路及高速公路、芒市—猴桥铁路正在规划建设,昆曼公路和清水河—缅甸登尼、腾冲—缅甸密支那公路建成通车,连接越、老、缅的国际运输大通道初步形成。边境干线公路贯通工程将基本实现边境县、市间的连接。口岸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随着沿边开发开放的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工程的深入实施,沿边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资源加工、边境旅游、特色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沿边地区生产总值143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0947元,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170.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9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年均分别增长16%15%30.2%19.7%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党中央对云南的新定位、新要求为经济带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我省沿边地区处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重要的交汇节点,凸显了对外开放新优势。周边国家对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加快自身发展有新期许,广西、重庆、西藏等周边内陆省(区、市)对携手走向南亚东南亚地区有新愿望,为沿边开放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国家着力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等合作机制,为沿边地区参与国际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支撑。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贯通边境干线公路,为沿边地区发展提供了新支持。

同时,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沿边开放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影响相互交织,沿边地区比较优势还未充分发挥;贯通沿边、连接内外交通运输网络还未形成,产业基础薄弱,贫困问题较为突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联动协作发展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区域经济实力亟待提升;经济带内23个县、市属于限制开发区域,且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众多,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有别于沿海开放,适用于沿边开放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有待建立健全;周边国家发展水平较低,多处于发展转型期,地缘政治、大国博弈增加了区域开放合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第三节重大意义

推动经济带加快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促进沿边、内陆与沿海开放联动,全面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有利于务实推进睦邻安邻富邻,深化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促进毗邻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夯实辐射南亚东南亚硬件与社会基础;有利于完善我省“11236”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内部密切联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沿边脱贫攻坚,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实现沿边地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边境管理联防联控,构建我国西南安全屏障。加快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基本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扩大沿边开放为主线,以推进协同发展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着眼内外联通、纵横连接,推进沿边“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着眼比较优势,培育壮大沿边特色产业,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着眼统筹协调,打造边境特色多元城镇体系;着眼完善功能,加快建设开放合作平台,健全交流合作机制;着眼稳边安边,大力改善民生,厚植辐射周边的社会基础;着眼绿色发展,合力巩固生态屏障,在联动廊带和区域协同中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推动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合理分工,促进协同发展。立足比较优势,优化空间开放格局,合理确定各地功能定位,强化产业间的分工协作,统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内部资源整合,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形成错位发展、协作发展合力。

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共享发展。以中缅、中老、中越双方共同利益为基础,创新合作机制,共享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依托区位优势,加强与国内腹地合作,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形成境内外紧密联系、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促进转型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外向型经济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强化与毗邻地区联防联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三节  发展定位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用好沿边开发开放政策,深化与周边国家各阶层往来、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建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合作平台,促进要素流动便利化,打造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内外统筹、区域协调的经济增长带。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与合作,建设一批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边境城市(镇),在脱贫攻坚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以开放促跨越、奔小康的新路子,打造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带。

我国西南边境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澜沧江、怒江、红河、南汀河等跨境河流的保护和治理,完善边境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构建我国西南边境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睦邻安邻富邻的友好合作示范带。强化国土意识、国家意识,提升边境治理能力水平;秉持开放精神,充分照顾双边利益关切,深化农业开发、基础设施、民生改善、边境执法等重点领域合作,拉紧与周边国家利益纽带,夯实友好合作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在经济带发展中带动毗邻地区共同繁荣、和谐稳定。

第四节 发展目标

2020年,经济带综合实力有较大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2300亿元以上;沿边城镇加快发展,经济带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对周边国家毗邻地区的影响带动力显著增强;边境干线公路基本贯通,沿边铁路加快推进,玉溪—磨憨、大理—瑞丽铁路基本建成,临沧—清水河、大理—瑞丽铁路接轨至腾冲铁路开工建设,国际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开放窗口作用逐步显现,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瑞丽、河口、磨憨、孟定等重点口岸进出口额及人员、车辆迅猛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屏障作用不断巩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展望2030年,国际运输通道全面形成,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边境城市(镇)开放发展更具活力,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内外联动、要素集聚、特色突出、互利共赢、和谐安宁的沿边开放经济带全面建成,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带。

第三章  构建联动协作发展空间格局

根据区位优势、发展基础、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依托对外通道和边境干线公路,推动形成瑞丽、勐腊(磨憨)、河口3个重点地区引领带动,边境城市(镇)联动协同的空间格局,有力支撑经济带发展。

第一节  突出重点、引领带动

突出缅、老、越3个对外开放战略方向,以瑞丽、勐腊(磨憨)、河口为重点,依托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城市(镇),完善提升开放发展平台功能,在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开放门户和引领带动作用。

以瑞丽为重点,联动芒市、陇川、腾冲、耿马,发挥口岸集中、通道选择多、合作基础好、自然资源丰富、人文交流密切、腹地支撑有力等优势,加快推进保山—瑞丽、芒市—猴桥、临翔—清水河铁路建设,加快建设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腾冲(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推进与缅农业开发合作,重点发展生物产业、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以及旅游文化、物流、商贸、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基地、区域性物流枢纽、科教人文交流窗口,形成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前沿战略支点。

以勐腊(磨憨)为重点,联动景洪、江城,发挥通道畅达、生物生态与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渊源深厚的优势,推进中老铁路等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畅通泛亚铁路中线、昆曼大通道及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加快建设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景洪国际陆港,加强跨境经济、经贸合作,重点发展以农林产品深加工、生物产业、跨境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为主的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胜地,打造我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

以河口为重点,联动马关、金平,发挥口岸功能完善、加工及过货能力较强、现代农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畅通泛亚铁路东线,加快建设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河口国际陆港,大力发展跨境陆海联运,重点发展外向型加工制造、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物流、对外贸易,扩大互市贸易规模,建设昆河经济走廊的中心节点、区域性物流枢纽、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商贸服务基地,打造我省对接“两廊一圈”的重要战略支点。

第二节  联动多点、协同发展

贯通边境干线公路,强化国防通道支撑,促进人口、产业、要素向沿线重要节点聚集;依托边境公路干线,强化3个重点地区与其他边境县、市间的联系互动,推动沿边地区联动协同发展。

贯通边境公路干线。加快推进边境干线公路建设,规划实施边境县、市铁路贯通工程,推进重点口岸与边境干线通道连接,实现从贡山—富宁等25个边境县、市间连接、畅通,构筑经济带发展的交通骨架,为沿边地区间密切经济联系、完善国防动员快速通道奠定坚实基础。依托边境干线公路通道,推动人口、产业、生产要素向边境城市、口岸城镇、重点县城等重要节点聚集,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基地、旅游景区,借助通道优势壮大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在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促进多点联动协同。重点地区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深化与缅、老、越及对内交流合作,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对周边毗邻地区与邻近县市的辐射带动,强化对外开放门户窗口和综合平台功能。富宁、麻栗坡、马关、泸水、福贡、贡山等地主动对接邻近省区和边境县,发挥好接口作用,促进经济带与周边省区合作发展,更好服务周边省区藉由云南沿边走向南亚东南亚。推动金平、绿春、江城、勐海、孟连、澜沧、西盟、盈江等地加快发展,主动加强内外连接、协作对接,立足自身优势与周边需求,在协同发展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开放发展水平,做强沿边贯通、协调发展的支撑节点。

第四章   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重大基础设施成网成型成体系,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保障有力、衔接顺畅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增强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支撑能力。

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

实施边境干线公路、铁路贯通工程,形成沿边交通干线,加快连接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通道境内铁路、公路建设,完善沿边地区水运通道和航空网络,形成纵横交织、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边境干线公路与铁路贯通工程。规划布局“L”形边境干线公路,起于贡山县丙中洛,止于富宁,覆盖25个边境县、市。加快建设腾冲—陇川、绿春—元阳、元阳—蔓耗等高速公路;建设腾冲—猴桥口岸、景洪—打洛口岸、文山—天保口岸等高速公路;全面启动沿边普通国道G219丙中洛—泸水、泸水—腾冲界头、黄草坝—龙镇桥、绿春—金平、绿春—屏边、蔓耗—兴街、西畴县铁厂—富宁县歪邓桥等路段改造建设。规划建设腾冲猴桥—富宁沿边铁路,横贯边境州、市,连接西南出海(广西)通道(广西沿海铁路),先期启动部分路段建设。配合推进国际大通道铁路公路境外段规划建设,促进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推动重点口岸与边境干线公路、出境通道的融合衔接,在瑞丽、磨憨、河口、清水河、猴桥、天保等地规划布局一批口岸交通枢纽。

航空网络与水运通道。规划建设一批民用机场和通用机场,完善现有机场配套设施,加密和新开国内国际航线航班,重点开辟沿边地区同南亚、东南亚城市的航线,完善精品旅游线路、著名旅游景区景点间的环飞、直飞航线。构筑“三出境”水运通道,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高等级国际航道建设,完善中越红河水运通道,推动中缅陆水联运通道建设,推进国际陆水、江海联运。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第二节 水利基础设施

加强水源工程、城镇供水工程、农村供水工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沿边地区国际河流治理合作,构建调控有效、保障有力的水网保障体系。

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怒江泸水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建成13座续建中型水库,加快19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开工建设一批小型水库,有序推进龙江、那兰等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加快德宏盈江、麻栗坝等大型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开工一批中、小型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实施好小型农田水利、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各类水利工程供水效益和效率,提高水网保障能力。争取实施滇西边境山区水利扶贫灌溉工程。

城乡供水网络。加强沿边地区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合理选择确定供水模式,优化输配水管网布局,做好水厂设施与管网输配水能力配套工作,满足供水需求。优先建设省级特色小镇、重点地区、重点建制镇供水设施项目。继续实施沿边地区农村供水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地区供水保证率和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农村供水条件。

重点河流治理。推进国际河流和界河水利设施建设合作,加强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等水系干流、界河和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深化国际水利合作,加快沿边地区水利项目建设。

第三节 能源、信息基础设施

强化骨干电网、油气管线、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提高沿边地区供电、供气、通信保障能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电力联网、通信联网与合作。

能源基础设施。适度规模实施澜沧江—湄公河、伊洛瓦底江水系的水电开发。科学有序在少数适宜地区适度发展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绿色再生新能源。完善500千伏主网架以及大型电源送出工程,加强沿边州、市220千伏、110千伏电网建设。做大做强保山电网。以沿边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城市、农村电网建设,升级改造县城及农村配网。实施以电代柴工程。完善管网布局,加快推进通往沿边地区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及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沿边8个州、市的油气供应网络。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联网进程以及与周边省份跨区域电力通道建设,建成重要的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

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全光网省”“宽带乡村”“无线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宽带接入网络改造提升工程、“宽带乡村”工程和移动宽带网络覆盖工程,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强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分类分阶段推进有线宽带网络向行政村和自然村延伸,推进行政村4G网络覆盖。加强与周边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

第五章 发展壮大沿边特色产业

坚定不移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立足区位、资源、开放优势,面向高端、彰显特色、内培外引、开放发展,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文化、现代物流、沿边金融、加工制造等特色产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强化沿边地区开放发展的产业支撑。

第一节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突出特色经济作物、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稳定高效的原料基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边境特色农业品牌。

特色种植业。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粮食产能基地建设,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托各地资源条件,改造提升烤烟、蔗糖、茶叶、橡胶、油料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蔬菜、咖啡、食用菌、中药材、水果、辣木等新兴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核桃、坚果、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优质中药材原料基地,推进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推动珍贵林木、观赏苗木、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草果等林下经济。

养殖业。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优化畜牧业生产布局,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肉(奶)牛、黄(黑)山羊、小耳猪、生态鸡等特色养殖;利用大型电站库区、湖泊、坝塘、稻田资源,发展特色土著鱼类养殖,建设高原生态渔场。强化地方特色良种繁育、饲料保障、疫病防控、质量安全和流通体系建设,生产符合出口标准的优质畜产品,推进养殖、加工、物流、商贸融合发展,积极开拓境内外市场。

农业开发合作。依托技术、资金优势和周边国家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结合援外项目与境外投资,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农业综合开发领域的合作。在周边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运营一批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培训农技人员,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在境外合作建设粮食、天然橡胶、咖啡、甘蔗等资源型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企业规范发展境外替代经济。加强沿边地区农业技术交流、农业人才培训、动植物疫情监测防控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在边境沿线和周边国家合作建设一批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示范基地和监测站。

上一篇: 第三届科技入滇对接会签约项目共993项
下一篇: 昆明崛起云南新能源汽车新高地
0871-63130789